“那就好,那就好。”司马谈舒了口气。
    .
    夜晚的雪,轻盈,却又冷到极致。
    右内史府书房里的炭盆日夜不熄,内里温暖如春。
    鲁驭研着墨,听见关门声后,首也不太地问道:“办的如何?”
    来人朱壁恭敬回道:“事已办成,消息很快就会传至长安,请大人静候。”
    房里安静得很,只有烛火和木炭噼啪作响之声。
    鲁驭道:“江充此人,本官还得观察一段时间。”
    “是。”
    鲁驭收回研墨的手,理着袖子道:“有人告诉本官,陛下近日来似乎在寻方士。”
    朱壁一惊,“方士?陛下莫非又开始寻求仙道?”
    鲁驭却不语,他背手走到窗扇前,开口说了两个字:“去查。”
    朱壁拱手应下,转身离开了书房。
    鲁驭闭上眼,听着窗外簌簌的雪,不知在想什么。
    第112章 上天降示
    近日来,一件突兀发生的事情在大汉民间迅速传播着。
    据说是在北方的辽西郡一地,村民夜间听到附近的山传来一声巨响,似乎是有落石滚下。等到第二日村民前去查看,果然发现山脚下有一些落石,其中一块石头上竟有着一副简单的画。
    这幅画上的图很简单,有一个看上去像是一位女子,而她的脚下则踩着一个圆。
    村民被吓了一大跳,跑回村里让人去看,很快山上落下一块带着副画的石头的事就传了出去。
    有人猜测是上天想要告诉他们一些什么事情,便以这种方式在人间显示。
    从古至今,凡是带着神鬼色彩的东西往往都会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传出去。于是这件事,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大汉各地。
    许多人就开始猜测这幅画预示着什么。
    有人说,这个女子脚下踩着的圆,代表着天上的太阳。到后来有胆子大的人说,这个女子其实指的就是大汉的国师,而那个太阳代表的乃是大汉,所以老天是在警告世人,国师的出现,会危害到大汉!
    这个说法虽然令人觉得震惊,但却不由让人有一丝相信。
    未央宫,温室殿。
    刘彻脸色阴沉地望着侍卫送进来的放在案前地上的东西,忽然一掌猛地拍在了案上。
    那东西,赫然就是被人八百里加急送来长安的那块所谓有着上天降示的石头。
    一个宫人弓腰轻脚走进来,小声道:“陛下,国师到了。”
    刘彻抬了抬手,示意让沈乐妮进来。
    沈乐妮正准备回屋歇息了,宫里却忽然来人说刘彻让她即刻进宫。
    当她走进温室殿里,看见地上那个东西时她就明白了刘彻为何大晚上叫她过来。
    她对于这件事显然也是听说了的,当时她得知后登时就气笑了。
    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她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跟背后那人有着杀父之仇了,这样不歇气儿的搞她,有种不把她搞死誓不罢休的架势。
    权势这东西啊,真是让人为之不惜一切。
    “陛下。”沈乐妮抬手行礼道。
    刘彻这才收起情绪,他看向沈乐妮,开口道:“看见了?”
    “是。”
    “想必外面的传言,你也听说了。”
    沈乐妮再道:“是。”
    刘彻靠在椅背上,捏着眉峰,半晌叹了口气道:“朕给你国师之位,想不到竟能生出如此之多的事。”
    沈乐妮故作惊慌道:“陛下,您不会真想废除臣的职位吧?别呀,这样的话可真是如了背后之人的意了!”
    “朕哪句话说了要废除你了?”刘彻转移话题道:“你仔细看看那块石头上面的东西。”
    沈乐妮依言上前,蹲下身仔细看了看石头上面的画,又用手摸了摸。
    “如何?”
    沈乐妮明白他的意思,回道:“这幅画痕迹圆润,似乎并不是刻画上去的。”
    “不是刻画,莫非真是上天显示?”刘彻嗤笑道。
    “自然不是,臣此前说过,凡所谓神鬼仙道,都是假的。这幅画并不是刻画上去的,想来是用了别的办法。”
    刘彻默了默,问道:“你认为,是何人所做?”
    “臣如今连朝堂上的人都没认完,更别提那些世
    家权贵了。陛下,臣是真的不知。”沈乐妮也有些无奈。
    刘彻不禁头疼地扶额。
    要是没有他护着,就凭这人一点心眼子也没有,怕是早就让那些狼啃的骨头渣也不剩了。
    “罢了……”刘彻道:“此事朕替你压下去。”
    沈乐妮扬眉行礼:“多谢陛下!”
    “先别急着谢,朕只能替你把民间的传言压下去,至于朝堂上,你便自己应付吧。”
    “没问题!”朝堂上她倒是不怕,反正那些人骂来骂去就那些词,她都听腻了。
    看她这副习以为常到如同家常便饭的模样,刘彻便有些想笑。
    “时辰不早了,你回去吧。”刘彻罢了罢手。
    “臣告退。”沈乐妮行礼退去。
    刘彻望向地上的石头,深邃的眼睛里浮现一丝冷意。
    之前那些招数也就罢了,可他向来最讨厌的,就是有人敢在他面前搞弄这种巫蛊之道。
    背后之人,可祈祷自己最好别被他给逮出来。
    之后的朝会,果然有人当朝说起了此事。只是还没等那些人张口开喷,沈乐妮就高声喊道:“陛下!这件事显然是有人想害臣!臣实在冤枉!若是谁真的相信,那可真是蠢笨如猪!”
    虽然沈乐妮没有指名道姓,可那些人一听就是在点他们,顿时气个半死,但也确实堵住了他们的嘴。
    加上刘彻从头到尾都沉着脸,也就无人再提及此事。
    .
    对于落石现画的传言,虽然有很多百姓在讨论,但他们倒没觉得有什么恐惧害怕的,毕竟也没听说过国师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反而据说她还做了许多善事,比如开健康讲座、给百姓发粮食发冬衣等。
    不久后,在刘彻的旨意下,这件事没过多久就被压了下去。
    沈乐妮的生活没受影响,依旧每日到女医堂去上课。
    只是她想不明白背后之人此举是要做什么,若是想引起百姓的恐慌,可似乎效果并不大,反而还更加容易暴露他自己。
    想不明白,沈乐妮索性就扔到一边不再想了。
    这日沈乐妮下课回家,却在国师府门口碰见了董仲舒,他似乎早就在这里等着她了。
    沈乐妮邀请董仲舒进府里一坐,董仲舒也颔首应下,随她进入了府里。
    沈乐妮给董仲舒引路至大堂,待下人掺好茶退下后,沈乐妮才问道:“不知大人可是有事寻我?”
    董仲舒点头,道:“下官确实是为一事而来。”
    “大人请说。”
    董仲舒顿了下,开口却突然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师此言所蕴含之哲理,甚为深厚。”[1]
    沈乐妮没料到董仲舒冷不丁冒出了这句话,她呵呵一笑,问道:“不知大人是何处听说的?”
    “国师此言实在令人震撼,如今怕是长安的儒士皆知晓了。”董仲舒轻抚着长髯,淡笑道。
    啊,传得这么快啊。
    “国师才学,下官如今才算略微见识。”
    沈乐妮之前说这几句名言,乃是为了堵诸多儒生的嘴,如今不能解释,她只能保持着脸上的微笑。
    董仲舒言归正传道:“下官也正是为此而来。太学诸多学生听闻这几句后,甚是感兴趣,便托下官邀请国师,前往太学,为他们细讲一二。”
    沈乐妮惊讶:“去太学讲?”
    “是。国师可是腾不出时间?”
    时间倒是有,只是让她去讲课,她有点没底气啊……可话又说回来,她也很想去看看大汉太学是个什么模样……
    最终,沈乐妮还是答应了下来。只要不让她讲别的就行,到时候她就把这几句话扩展开解释一下就行了。而且若是不答应,只怕那些文人以后指不定又有什么说法了。
    才把董仲舒送出府,系统的声音就响了起来:“第四次军训任务已下发,请宿主及时领取。”
    沈乐妮回到书房,才让系统把任务调出来。
    “第四次军训任务人数要求为新人一千,训练项目包括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思想教育、卫生与救护以及体能训练。时间为三个月,综合评分满分为一百,达到七十即为合格,可获得积分一百五十分。第四次军训最高可获两百积分。”
    人数都上千了,看来下次的人数估计起码得两三千,那么就如今的教官来说,人手远远不够啊。
    看来从这次军训开始,以后每一次军训都要同时培训出一些教官出来。
    想到这里,沈乐妮已经开始叹气了。
    救命,她怎么越来越忙了!
    -----------------------
    作者有话说:[1]“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张载。